Linux下玩转nginx系列(三)---nginx日志配置文件说明
nanshan 2024-11-19 07:48 15 浏览 0 评论
nginx日志共三个参数。
access_log: 定义日志的路径及格式。
log_format: 定义日志的模板。
open_log_file_cache: 定义日志文件缓存。
nginx access日志配置
access_log日志配置
access_log用来定义日志级别,日志位置。语法如下:
日志级别: debug > info > notice > warn > error > crit > alert > emerg
语法格式: access_log path [format [buffer=size] [gzip[=level]]
[flush=time] [if=condition]];
access_log off;
默认值 : access_log logs/access.log combined;
作用域 : http, server, location, if in
location, limit_except
? path 指定日志的存放位置。
? format 指定日志的格式。默认使用预定义的combined。
? buffer 用来指定日志写入时的缓存大小。默认是64k。
? gzip 日志写入前先进行压缩。压缩率可以指定,从1到9数值越大压缩比越高,同时压缩的速度也越慢。默认是1。
? flush 设置缓存的有效时间。如果超过flush指定的时间,缓存中的内容将被清空。
? if 条件判断。如果指定的条件计算为0或空字符串,那么该请求不会写入日志。
另外,还有一个特殊的值off。如果指定了该值,当前作用域下的所有的请求日志都被关闭。
示例:
基本用法
access_log /var/logs/nginx-access.log
该例子指定日志的写入路径为/var/logs/nginx-access.log,日志格式使用默认的combined。
access_log /var/logs/nginx-access.log buffer=32k gzip flush=1m
该例子指定日志的写入路径为/var/logs/nginx-access.log,日志格式使用默认的combined,指定日志的缓存大小为32k,日志写入前启用gzip进行压缩,压缩比使用默认值1,缓存数据有效时间为1分钟。
log_format 定义日志格式
语法格式: log_format name [escape=default|json] string ...;
默认值 : log_format combined "...";
作用域 : http
? name 格式名称。在access_log指令中引用。
? escape 设置变量中的字符编码方式是json还是default,默认是default。
? string 要定义的日志格式内容。该参数可以有多个。参数中可以使用Nginx变量。
示例:
access_log /var/logs/nginx-access.log main log_format main
'$remote_addr - 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"$request"' '$status
$body_bytes_sent "$http_referer"' '"$http_user_agent"
"$http_x_forwarded_for"';
我们使用log_format指令定义了一个main的格式,并在access_log指令中引用了它。假如客户端有发起请求:https://suyunfe.com/,我们看一下我截取的一个请求的日志记录:
124.78.32.26 - - [12/Mar/2022:22:18:20 +0800] "GET / HTTP/1.1" 200 569 "-" "Mozilla/5.0 (Macintosh; Intel Mac OS X 10_15_7)
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99.0.4844.51
Safari/537.36" "-"
我们看到最终的日志记录中$remote_user、$http_referer、$http_x_forwarded_for都对应了一个-,这是因为这几个变量为空。
设置error_log
错误日志在Nginx中是通过error_log指令实现的。该指令记录服务器和请求处理过程中的错误信息。
- 语法
配置错误日志文件的路径和日志级别。
error_log file [level];
Default:
error_log logs/error.log error;
第一个参数指定日志的写入位置。
第二个参数指定日志的级别。level可以是debug, info, notice, warn, error, crit, alert,emerg中的任意值。可以看到其取值范围是按紧急程度从低到高排列的。只有日志的错误级别等于或高于level指定的值才会写入错误日志中。默认值是error。
- 基本用法
error_log /var/logs/nginx/nginx-error.log
它可以配置在:main, http, mail, stream, server, location作用域。
例子中指定了错误日志的路径为:/var/logs/nginx/nginx-error.log,日志级别使用默认的error。
常见的日志变量
? $remote_addr, $http_x_forwarded_for 记录客户端IP地址。
? $remote_user记录客户端用户名称。
? $request记录请求的URL和HTTP协议(GET,POST,DEL,等)。
? $status记录请求状态。
? $body_bytes_sent发送给客户端的字节数,不包括响应头的大小; 该变量与Apache模块mod_log_config里的“%B”参数兼容。
? $bytes_sent发送给客户端的总字节数。
? $connection连接的序列号。
? $connection_requests 当前通过一个连接获得的请求数量。
? $msec 日志写入时间。单位为秒,精度是毫秒。
? $pipe如果请求是通过HTTP流水线(pipelined)发送,pipe值为“p”,否则为“.”。
? $http_referer 记录从哪个页面链接访问过来的。
? $http_user_agent记录客户端浏览器相关信息。
? $request_length请求的长度(包括请求行,请求头和请求正文)。
? $request_time 请求处理时间,单位为秒,精度毫秒; 从读入客户端的第一个字节开始,直到把最后一个字符发送给客户端后进行日志写入为止。
? $time_iso8601 ISO8601标准格式下的本地时间。
? $time_local通用日志格式下的本地时间。
open_log_file_cache
使用open_log_file_cache来设置日志文件缓存(默认是off)。
? max 设置缓存中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量,如果缓存被占满,采用LRU算法将描述符关闭。
? inactive 设置存活时间,默认是10s。
? min_uses 设置在inactive时间段内,日志文件最少使用多少次后,该日志文件描述符记入缓存中,默认是1次。
? valid 设置检查频率,默认60s。
? off 禁用缓存。
语法格式: open_log_file_cache max=N [inactive=time] [min_uses=N]
[valid=time];
open_log_file_cache off;
默认值: open_log_file_cache off;
作用域: http, server, location
示例
open_log_file_cache max=1000 inactive=20s valid=1m min_uses=2;
它可以配置在http、server、location作用域中。
例子中,设置缓存最多缓存1000个日志文件描述符,20s内如果缓存中的日志文件描述符至少被被访问2次,才不会被缓存关闭。每隔1分钟检查缓存中的文件描述符的文件名是否还存在。
nginx日志调试技巧
设置 Nginx 仅记录来自于指定的 IP 的错误
当设置日志级别成 debug,如果在调试一个在线的高流量网站的话,错误日志可能会记录每个请求的很多消息,这样会变得毫无意义。
在events{...}中配置如下内容,可以使 Nginx 记录仅仅来自于指定的 IP 的错误日志。
events {
debug_connection 1.2.3.4;
}
调试 nginx rewrite 规则
调试rewrite规则时,如果规则写错只会看见一个404页面,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开启nginx rewrite日志,进行调试。
server {
error_log /var/logs/nginx/example.com.error.log;
rewrite_log on;
}
rewrite_log on; 开启后,它将发送所有的 rewrite 相关的日志信息到 error_log 文件中,使用 [notice] 级别。随后就可以在error_log 查看rewrite信息了。
使用location记录指定URL的日志
server {
error_log /var/logs/nginx/example.com.error.log;
location /static/ {
error_log /var/logs/nginx/static-error.log debug;
}
}
配置以上配置后,/static/ 相关的日志会被单独记录在static-error.log文件中。
常用例子
main格式
log_format main '$remote_addr - 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"$request" '
'$status $body_bytes_sent "$http_referer" '
'"$http_user_agent" "$http_x_forwarded_for"'
'$upstream_addr $upstream_response_time $request_time ';
access_log logs/access.log main;
json格式
log_format logstash_json '{"@timestamp":"$time_iso8601",'
'"host": "$server_addr",'
'"client": "$remote_addr",'
'"size": $body_bytes_sent,'
'"responsetime": $request_time,'
'"domain": "$host",'
'"url":"$request_uri",'
'"referer": "$http_referer",'
'"agent": "$http_user_agent",'
'"status":"$status",'
'"x_forwarded_for":"$http_x_forwarded_for"}';
解释:
$uri请求中的当前URI(不带请求参数,参数位于$args),不同于浏览器传递的$request_uri的值,它可以通过内部重定向,或者使用index指令进行修改。不包括协议和主机名,例如/foo/bar.html。
$request_uri 这个变量等于包含一些客户端请求参数的原始URI,它无法修改,请查看$uri更改或重写URI。也就是说:$request_uri是原始请求URL,$uri则是经过nginx处理请求后剔除参数的URL,所以会将汉字表现为union。
坑点:
使用$uri可以在nginx对URL进行更改或重写,但是用于日志输出可以使用$request_uri代替,如无特殊业务需求,完全可以替换。
压缩格式
日志中增加了压缩的信息。
http {
log_format compression '$remote_addr - 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'
'"$request" $status $body_bytes_sent '
'"$http_referer" "$http_user_agent" "$gzip_ratio"';
server {
gzip on;
access_log /spool/logs/nginx-access.log compression;
...
}
}
upstream格式
增加upstream消耗的时间。
http {
log_format upstream_time '$remote_addr - 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'
'"$request" $status $body_bytes_sent '
'"$http_referer" "$http_user_agent"'
'rt=$request_time uct="$upstream_connect_time" uht="$upstream_header_time" urt="$upstream_response_time"';
server {
access_log /spool/logs/nginx-access.log upstream_time;
...
}
}
总结
Nginx中通过access_log和error_log指令配置访问日志和错误日志,通过log_format我们可以自定义日志格式。如果日志文件路径中使用了变量,我们可以通过open_log_file_cache指令来设置缓存,提升性能。
另外,在access_log和log_format中使用了很多变量,这些变量没有一一列举出来,详细的变量信息可以参考Nginx官方文档
查看日志使用技巧
统计status 出现的次数
awk '{print $9}' access.log | sort | uniq -c | sort -rn
36461 200
483 500
9 400
3 302
1 403
1 301
显示返回302状态码的URL
awk '($9 ~ /302/)' access.log | awk '{print $7}' | sort | uniq -c | sort -rn
1 /anyrtc.png
1 /test.html
参考文档
[Nginx日志配置详解](https://blog.csdn.net/biubiuli/article/details/79481882)
[如何在Nginx中配置自定义访问和错误日志格式](https://www.howtoing.com/configure-custom-access-and-error-log-formats-in-nginx)
[Full Example Configuration](https://www.nginx.com/resources/wiki/start/topics/examples/full/)
相关推荐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Raid5数据灾难不用愁,Raid5数据恢复原理了解下
-
Raid5数据恢复算法原理: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(被称之为raid5)的数据恢复有一个“奇偶校验”的概念。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二进制运算中的“异或运算”,通常使用的标识是xor。运算规则:若二者值...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多次异常断电导致服务器raid不可用的数据恢复
-
服务器数据恢复环境&故障:由于机房多次断电导致一台服务器中raid阵列信息丢失。该阵列中存放的是文档,上层安装的是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,没有配置ups。因为服务器异常断电重启后,rai...
- 服务器数据恢复-V7000存储更换磁盘数据同步失败的数据恢复案例
-
服务器数据恢复环境:P740+AIX+Sybase+V7000存储,存储阵列柜上共12块SAS机械硬盘(其中一块为热备盘)。服务器故障:存储阵列柜中有磁盘出现故障,工作人员发现后更换磁盘,新更换的磁盘...
- 「服务器数据恢复」重装系统导致XFS文件系统分区丢失的数据恢复
-
服务器数据恢复环境:DellPowerVault系列磁盘柜;用RAID卡创建的一组RAID5;分配一个LUN。服务器故障:在Linux系统层面对LUN进行分区,划分sdc1和sdc2两个分区。将sd...
- 服务器数据恢复-ESXi虚拟机被误删的数据恢复案例
-
服务器数据恢复环境:一台服务器安装的ESXi虚拟化系统,该虚拟化系统连接了多个LUN,其中一个LUN上运行了数台虚拟机,虚拟机安装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。服务器故障&分析:管理员因误操作...
- 「服务器数据恢复」Raid5阵列两块硬盘亮黄灯掉线的数据恢复案例
-
服务器数据恢复环境:HPStorageWorks某型号存储;虚拟化平台为vmwareexsi;10块磁盘组成raid5(有1块热备盘)。服务器故障:raid5阵列中两块硬盘指示灯变黄掉线,无法读取...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基于oracle数据库的SAP数据恢复案例
-
服务器存储数据恢复环境:某品牌服务器存储中有一组由6块SAS硬盘组建的RAID5阵列,其中有1块硬盘作为热备盘使用。上层划分若干lun,存放Oracle数据库数据。服务器存储故障&分析:该RAID5阵...
- 「服务器虚拟化数据恢复」Xen Server环境下数据库数据恢复案例
-
服务器虚拟化数据恢复环境:Dell某型号服务器;数块STAT硬盘通过raid卡组建的RAID10;XenServer服务器虚拟化系统;故障虚拟机操作系统:WindowsServer,部署Web服务...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RAID故障导致oracle无法启动的数据恢复案例
-
服务器数据恢复环境:某品牌服务器中有一组由4块SAS磁盘做的RAID5磁盘阵列。该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server,运行了一个单节点Oracle,数据存储为文件系统,无归档。该oracle...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服务器磁盘阵列常见故障表现&解决方案
-
RAID(磁盘阵列)是一种将多块物理硬盘整合成一个虚拟存储的技术,raid模块相当于一个存储管理的中间层,上层接收并执行操作系统及文件系统的数据读写指令,下层管理数据在各个物理硬盘上的存储及读写。相对...
- 「服务器数据恢复」IBM某型号服务器RAID5磁盘阵列数据恢复案例
-
服务器数据恢复环境:IBM某型号服务器;5块SAS硬盘组成RAID5磁盘阵列;存储划分为1个LUN和3个分区:第一个分区存放windowsserver系统,第二个分区存放SQLServer数据库,...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Zfs文件系统下误删除文件如何恢复数据?
-
服务器故障:一台zfs文件系统服务器,管理员误操作删除服务器上的数据。服务器数据恢复过程:1、将故障服务器所有磁盘编号后取出,硬件工程师检测所有硬盘后没有发现有磁盘存在硬件故障。以只读方式将全部磁盘做...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Linux+raid5服务器数据恢复案例
-
服务器数据恢复环境:某品牌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,服务器中有4块SAS接口硬盘组建一组raid5阵列。服务器中存放的数据有数据库、办公文档、代码文件等。服务器故障&检测: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突然瘫痪,...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Sql Server数据库数据恢复案例
-
服务器数据恢复环境:一台安装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的服务器。一组由8块硬盘组建的RAID5,划分LUN供这台服务器使用。在windows服务器内装有SqlServer数据库。存储空间LU...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阿里云ECS网站服务器数据恢复案例
-
云服务器数据恢复环境:阿里云ECS网站服务器,linux操作系统+mysql数据库。云服务器故障:在执行数据库版本更新测试时,在生产库误执行了本来应该在测试库执行的sql脚本,导致生产库部分表被tru...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- 一周热门
-
-
爱折腾的特斯拉车主必看!手把手教你TESLAMATE的备份和恢复
-
如何在安装前及安装后修改黑群晖的Mac地址和Sn系列号
-
[常用工具] OpenCV_contrib库在windows下编译使用指南
-
WindowsServer2022|配置NTP服务器的命令
-
Ubuntu系统Daphne + Nginx + supervisor部署Django项目
-
WIN11 安装配置 linux 子系统 Ubuntu 图形界面 桌面系统
-
解决Linux终端中“-bash: nano: command not found”问题
-
NBA 2K25虚拟内存不足/爆内存/内存占用100% 一文速解
-
Linux 中的文件描述符是什么?(linux 打开文件表 文件描述符)
-
K3s禁用Service Load Balancer,解决获取浏览器IP不正确问题
-
- 最近发表
-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Raid5数据灾难不用愁,Raid5数据恢复原理了解下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多次异常断电导致服务器raid不可用的数据恢复
- 服务器数据恢复-V7000存储更换磁盘数据同步失败的数据恢复案例
- 「服务器数据恢复」重装系统导致XFS文件系统分区丢失的数据恢复
- 服务器数据恢复-ESXi虚拟机被误删的数据恢复案例
- 「服务器数据恢复」Raid5阵列两块硬盘亮黄灯掉线的数据恢复案例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基于oracle数据库的SAP数据恢复案例
- 「服务器虚拟化数据恢复」Xen Server环境下数据库数据恢复案例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RAID故障导致oracle无法启动的数据恢复案例
- 服务器数据恢复—服务器磁盘阵列常见故障表现&解决方案
- 标签列表
-
- linux 查询端口号 (58)
- docker映射容器目录到宿主机 (66)
- 杀端口 (60)
- yum更换阿里源 (62)
- internet explorer 增强的安全配置已启用 (65)
- linux自动挂载 (56)
- 禁用selinux (55)
- sysv-rc-conf (69)
- ubuntu防火墙状态查看 (64)
- windows server 2022激活密钥 (56)
- 无法与服务器建立安全连接是什么意思 (74)
- 443/80端口被占用怎么解决 (56)
- ping无法访问目标主机怎么解决 (58)
- fdatasync (59)
- 405 not allowed (56)
- 免备案虚拟主机zxhost (55)
- linux根据pid查看进程 (60)
- dhcp工具 (62)
- mysql 1045 (57)
- 宝塔远程工具 (56)
- ssh服务器拒绝了密码 请再试一次 (56)
- ubuntu卸载docker (56)
- linux查看nginx状态 (63)
- tomcat 乱码 (76)
- 2008r2激活序列号 (6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