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cker小白也能懂,手把手教你构建开发环境
nanshan 2024-11-07 11:25 14 浏览 0 评论
作者:josiahchen,腾讯TEG鲁班工作室前端工程师
前言
大多数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,在本地开发好功能后,部署到服务器,或者其他人拉到本地接着开发时,会出现功能用不了的情况。
大多数时候是由于系统不同,依赖出现差异而导致的。因此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基于 Docker 构建统一开发环境的需求便产生了。
使用 Docker 的好处
- 部署方便:平常要搭建环境常常需要耗费几个小时,而且,对于团队协作时来说,每有新人进来,都需要浪费这可以避免的时间,而且搭建环境时,也常常会产生的各种问题,导致项目代码运行异常。如果使用了 Docker 的话,只需最开始的人写好开发容器,其他人只需要 pull 下来,即可完成项目环境的搭建,能有效避免无意义的时间浪费。
- 隔离性:我们时常会在一台电脑部署多个项目环境,若是直接安装的话,彼此间有可能会造成干扰,比如一个项目需要 Node.js 14,有的又需要 Node.js 12,若是直接在本机部署的话,总是不能共存的,而是用 Docker 的话,则可以避免该问题。Docker 还能确保每个应用程序只使用分配给它的资源(包括 CPU、内存和磁盘空间)。一个特殊的软件将不会使用你全部的可用资源,要不然这将导致性能降低,甚至让其他应用程序完全停止工作。
实现
安装 Docker
Linux
我是用的是 Arch Linux,所以以下安装方法是以 Arch Linux 为基础,其他发行版也大同小异,只是换成其包管理工具而已。
# 设置国内镜像站,国内提速用的,可选操作
$ sudo pacman-mirrors -i -c China -m rank
# 使用 Pacman 安装 Docker
$ sudo pacman -S docker
# 建立 docker 用户组。默认情况下,docker 命令会使用 Unix socket 与 Docker 引擎通讯。而只有 root 用户和 docker 组的用户才可以访问 Docker 引擎的 Unix socket。出于安全考虑,一般 Linux 系统上不会直接使用 root 用户。因此,更好地做法是将需要使用 docker 的用户加入 docker 用户组。
$ sudo groupadd docker
# 将当前用户加入 docker 组,退出当前终端并重新登录后生效
$ sudo usermod -aG docker $USER
# 测试是否安装成功
$ docker run --rm hello-world
Windows 10
Windows 10 下安装 docker 比较简单,有如下几种方式:
手动下载安装
点击以下 链接 下载 Docker Desktop for Windows。
下载好之后双击 Docker Desktop Installer.exe 开始安装。
使用winget安装
$ winget install Docker.DockerDesktop
运行
在 Windows 搜索栏输入 Docker 点击 Docker Desktop 开始运行。
Docker 启动之后会在 Windows 任务栏出现鲸鱼图标。
等待片刻,当鲸鱼图标静止时,说明 Docker 启动成功,之后你可以打开 PowerShell/CMD/Windows Terminal 使用 Docker。
macOS
使用 Homebrew 安装
Homebrew 的 Cask 已经支持 Docker Desktop for Mac,因此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Homebrew Cask 来进行安装:
$ brew install --cask docker
手动下载安装
如果需要手动下载,请点击以下 链接 下载 Docker Desktop for Mac。
请注意下载对应芯片类型的软件,M1 和 Intel 芯片所对应的版本不通用。
如同 macOS 其它软件一样,安装也非常简单,双击下载的 .dmg 文件,然后将那只叫 Moby 的鲸鱼图标拖拽到 Application 文件夹即可(其间需要输入用户密码)。
运行
从应用中找到 Docker 图标并点击运行。
运行之后,会在右上角菜单栏看到多了一个鲸鱼图标,这个图标表明了 Docker 的运行状态。
每次点击鲸鱼图标会弹出操作菜单。
之后,你可以在终端通过命令检查安装后的 Docker 版本。
$ docker --version
Docker 换源
docker 默认的源是国外的,国内访问的话速度比较慢,因此可以换为国内源,提高镜像拉去速度。
Linux
Linux 下的比较简单,创建个 deamon.json 文件写下配置就好:
$ vi /etc/docker/deamon.json
# 输入镜像源
{
# 只换一个源也是可以的,可以直接用字符串,而不是数组。
"registry-mirrors": [
"https://registry.docker-cn.com",
"http://hub-mirror.c.163.com",
"https://docker.mirrors.ustc.edu.cn"
],
}
# :wq 保存退出后重启 docker
$ systemctl restart docker
Windows 和 Mac
Windows 和 Mac 都是使用的 Docker Desktop,所以直接在 GUI 中配置即可。
打开 Docker 界面,点击 Docker Engine
在右边输出框中,输入镜像源:
{
"registry-mirrors": [
"https://registry.docker-cn.com",
"http://hub-mirror.c.163.com",
"https://docker.mirrors.ustc.edu.cn"
],
}
输入后结果如下:
检验
在更新完镜像源且重启了 docker 之后,即可运行一下命令查看是否生效:
$ docker info
# Registry Mirrors:
# https://registry.docker-cn.com/
# http://hub-mirror.c.163.com/
# https://docker.mirrors.ustc.edu.cn/
编写 Dockerfile
安装完 Docker 之后,接下来我们便可以来编写我们自己的项目开发环境了。本文将以前端开发环境为例,构建 Dockerfile。
包含环境:
- node.js 14.17
- npm 6.14
- yarn 1.22
# 前端开发中,时常需要使用 shell 命令,而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环境比较重要,因此选择了使用 ubuntu 作为基础,若在意容器大小的话,可自行选择适用的基础镜像
FROM ubuntu
LABEL org.opencontainers.image.authors="moecasts.caster@gmail.com"
# 设置环境变量
ENV DEBIAN_FRONTEND noninteractive
# 设置时区
ARG TZ=Asia/Shanghai
ENV TZ ${TZ}
RUN ln -snf /usr/share/zoneinfo/$TZ /etc/localtime && echo $TZ > /etc/timezone
# 用 root 用户操作
USER root
# 更换阿里云源,在国内可以加快速度
RUN sed -i "s/security.ubuntu.com/mirrors.aliyun.com/" /etc/apt/sources.list && \
sed -i "s/archive.ubuntu.com/mirrors.aliyun.com/" /etc/apt/sources.list && \
sed -i "s/security-cdn.ubuntu.com/mirrors.aliyun.com/" /etc/apt/sources.list
RUN apt-get clean
# 更新源,安装相应工具
RUN apt-get update && apt-get install -y \
zsh \
vim \
wget \
curl \
python \
git-core
# 安装 zsh,以后进入容器中时,更加方便地使用 shell
RUN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robbyrussell/oh-my-zsh.git ~/.oh-my-zsh && \
cp ~/.oh-my-zsh/templates/zshrc.zsh-template ~/.zshrc && \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zsh-users/zsh-autosuggestions ${ZSH_CUSTOM:-~/.oh-my-zsh/custom}/plugins/zsh-autosuggestions && \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zsh-users/zsh-syntax-highlighting.git ${ZSH_CUSTOM:-~/.oh-my-zsh/custom}/plugins/zsh-syntax-highlighting && \
sed -i 's/^plugins=(/plugins=(zsh-autosuggestions zsh-syntax-highlighting z /' ~/.zshrc && \
chsh -s /bin/zsh
# 创建 me 用户
RUN useradd --create-home --no-log-init --shell /bin/zsh -G sudo me && \
adduser me sudo && \
echo 'me:password' | chpasswd
# 为 me 安装 omz
USER me
RUN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robbyrussell/oh-my-zsh.git ~/.oh-my-zsh && \
cp ~/.oh-my-zsh/templates/zshrc.zsh-template ~/.zshrc && \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zsh-users/zsh-autosuggestions ${ZSH_CUSTOM:-~/.oh-my-zsh/custom}/plugins/zsh-autosuggestions && \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zsh-users/zsh-syntax-highlighting.git ${ZSH_CUSTOM:-~/.oh-my-zsh/custom}/plugins/zsh-syntax-highlighting && \
sed -i 's/^plugins=(/plugins=(zsh-autosuggestions zsh-syntax-highlighting z /' ~/.zshrc
# 安装 nvm 和 node
ENV NVM_DIR=/home/me/.nvm \
NODE_VERSION=v14
RUN mkdir -p $NVM_DIR && \
curl -o- https://gitee.com/mirrors/nvm/raw/master/install.sh | bash && \
. $NVM_DIR/nvm.sh && \
nvm install ${NODE_VERSION} && \
nvm use ${NODE_VERSION} && \
nvm alias ${NODE_VERSION} && \
ln -s `npm bin --global` /home/me/.node-bin && \
npm install --global nrm && \
nrm use taobao && \
echo '' >> ~/.zshrc && \
echo 'export NVM_DIR="$HOME/.nvm"' >> ~/.zshrc && \
echo '[ -s "$NVM_DIR/nvm.sh" ] && . "$NVM_DIR/nvm.sh" # This loads nvm' >> ~/.zshrc
# 安装 yarn
RUN curl -o- -L https://yarnpkg.com/install.sh | bash; \
echo '' >> ~/.zshrc && \
echo 'export PATH="$HOME/.yarn/bin:$PATH"' >> ~/.zshrc
# Add NVM binaries to root's .bashrc
USER root
RUN echo '' >> ~/.zshrc && \
echo 'export NVM_DIR="/home/me/.nvm"' >> ~/.zshrc && \
echo '[ -s "$NVM_DIR/nvm.sh" ] && . "$NVM_DIR/nvm.sh" # This loads nvm' >> ~/.zshrc && \
echo '' >> ~/.zshrc && \
echo 'export YARN_DIR="/home/me/.yarn"' >> ~/.zshrc && \
echo 'export PATH="$YARN_DIR/bin:$PATH"' >> ~/.zshrc
# Add PATH for node & YARN
ENV PATH $PATH:/home/me/.node-bin:/home/me/.yarn/bin
# 删除 apt/lists,可以减少最终镜像大小,详情见:https://docs.docker.com/develop/develop-images/dockerfile_best-practices/#general-guidelines-and-recommendations
RUN rm -rf /var/lib/apt/lists/*
WORKDIR /var/www
编写完 Dockerfile 后,构建即可:
docker build -t frontend/react:v1 .
构建完之后可以直接运行:
# 以 me 身份运行,推荐方式
docker run --user=me -it frontend/react:v1 /bin/zsh
# 以 root 角色运行
docker run -it frontend/react:v1 /bin/zsh
编写 docker-compose.yml
在开发时,我们寻常需要多个容器配合使用,比如需要配合 mysql 或其他容器使用时,使用 docker-compose.yml 可以更好的组织他们。
version: '2'
services:
react:
build:
context: .
dockerfile: react/Dockerfile
tty: true
ports:
- 30000:3000
volumes:
- ./react/www:/var/www
networks:
- frontend
mysql:
image: mysql:5.7
ports:
- 33060:3306
volumes:
- ./mysql/data:/var/lib/mysql
- ./mysql/docker-entrypoint-initdb.d:/docker-entrypoint-initdb.d
environment:
- MYSQL_ROOT_PASSWORD=password
networks:
- frontend
# 将容器置于同一 networks 即可直接通过容器名访问
networks:
frontend:
driver: bridge
启动容器
编写完上述 Dockerfile 和 docker-compose.yml 后,即可愉快的开始开发了!
# 进入 docker-compose.yml 所在目录
$ cd frontend
# 后台启动 docker-compose.yml 中所有容器,若容器没有构建则会先构建
$ docker compose up -d
# 进入 react 容器中,以便命令行交互
$ docker compose exec --user=me react /bin/zsh
为了测试容器间是否能相互访问,可以使用编写如下文件,数据库需自行创建:
// index.js
const mysql = require('mysql')
const connection = mysql.createConnection({
host: 'mysql',
user: 'root',
password: 'password',
database: 'test',
})
connection.connect();
connection.query(`SELECT * FROM users`, function (error, results, fields) {
if (error) throw error;
console.log(results)
})
connection.end();
之后运行,即可看到结果:
$ node index.js
[ RowDataPacket { id: 1, name: 'Caster' } ]
总结
使用 Docker 来搭建开发环境十分方便,一次搭建,即可在许多机器上多次使用,即使是要重装系统,也不必在重复配置。
如不喜欢写 Dockerfile 的话,也可以直接开启一个容器,然后进入容器配置完后,使用 docker save/export 导出即可。
相关推荐
- 0722-6.2.0-如何在RedHat7.2使用rpm安装CDH(无CM)
-
文档编写目的在前面的文档中,介绍了在有CM和无CM两种情况下使用rpm方式安装CDH5.10.0,本文档将介绍如何在无CM的情况下使用rpm方式安装CDH6.2.0,与之前安装C5进行对比。环境介绍:...
- ARM64 平台基于 openEuler + iSula 环境部署 Kubernetes
-
为什么要在arm64平台上部署Kubernetes,而且还是鲲鹏920的架构。说来话长。。。此处省略5000字。介绍下系统信息;o架构:鲲鹏920(Kunpeng920)oOS:ope...
- 生产环境starrocks 3.1存算一体集群部署
-
集群规划FE:节点主要负责元数据管理、客户端连接管理、查询计划和查询调度。>3节点。BE:节点负责数据存储和SQL执行。>3节点。CN:无存储功能能的BE。环境准备CPU检查JDK...
- 在CentOS上添加swap虚拟内存并设置优先级
-
现如今很多云服务器都会自己配置好虚拟内存,当然也有很多没有配置虚拟内存的,虚拟内存可以让我们的低配服务器使用更多的内存,可以减少很多硬件成本,比如我们运行很多服务的时候,内存常常会满,当配置了虚拟内存...
- 国产深度(deepin)操作系统优化指南
-
1.升级内核随着deepin版本的更新,会自动升级系统内核,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命令行手动升级内核,以获取更好的性能和更多的硬件支持。具体操作:-添加PPAs使用以下命令添加PPAs:```...
- postgresql-15.4 多节点主从(读写分离)
-
1、下载软件[root@TX-CN-PostgreSQL01-252software]#wgethttps://ftp.postgresql.org/pub/source/v15.4/postg...
- Docker 容器 Java 服务内存与 GC 优化实施方案
-
一、设置Docker容器内存限制(生产环境建议)1.查看宿主机可用内存bashfree-h#示例输出(假设宿主机剩余16GB可用内存)#Mem:64G...
- 虚拟内存设置、解决linux内存不够问题
-
虚拟内存设置(解决linux内存不够情况)背景介绍 Memory指机器物理内存,读写速度低于CPU一个量级,但是高于磁盘不止一个量级。所以,程序和数据如果在内存的话,会有非常快的读写速度。但是,内存...
- Elasticsearch性能调优(5):服务器配置选择
-
在选择elasticsearch服务器时,要尽可能地选择与当前业务量相匹配的服务器。如果服务器配置太低,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节点来满足需求,一个集群的节点太多时会增加集群管理的成本。如果服务器配置太高,...
- Es如何落地
-
一、配置准备节点类型CPU内存硬盘网络机器数操作系统data节点16C64G2000G本地SSD所有es同一可用区3(ecs)Centos7master节点2C8G200G云SSD所有es同一可用区...
- 针对Linux内存管理知识学习总结
-
现在的服务器大部分都是运行在Linux上面的,所以,作为一个程序员有必要简单地了解一下系统是如何运行的。对于内存部分需要知道:地址映射内存管理的方式缺页异常先来看一些基本的知识,在进程看来,内存分为内...
- MySQL进阶之性能优化
-
概述MySQL的性能优化,包括了服务器硬件优化、操作系统的优化、MySQL数据库配置优化、数据库表设计的优化、SQL语句优化等5个方面的优化。在进行优化之前,需要先掌握性能分析的思路和方法,找出问题,...
- Linux Cgroups(Control Groups)原理
-
LinuxCgroups(ControlGroups)是内核提供的资源分配、限制和监控机制,通过层级化进程分组实现资源的精细化控制。以下从核心原理、操作示例和版本演进三方面详细分析:一、核心原理与...
- linux 常用性能优化参数及理解
-
1.优化内核相关参数配置文件/etc/sysctl.conf配置方法直接将参数添加进文件每条一行.sysctl-a可以查看默认配置sysctl-p执行并检测是否有错误例如设置错了参数:[roo...
-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Sysctl 命令?
-
sysctl是一个用于配置和查询Linux内核参数的命令行工具。它通过与/proc/sys虚拟文件系统交互,允许用户在运行时动态修改内核参数。这些参数控制着系统的各种行为,包括网络设置、文件...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- 一周热门
- 最近发表
- 标签列表
-
- linux 查询端口号 (58)
- docker映射容器目录到宿主机 (66)
- 杀端口 (60)
- yum更换阿里源 (62)
- internet explorer 增强的安全配置已启用 (65)
- linux自动挂载 (56)
- 禁用selinux (55)
- sysv-rc-conf (69)
- ubuntu防火墙状态查看 (64)
- windows server 2022激活密钥 (56)
- 无法与服务器建立安全连接是什么意思 (74)
- 443/80端口被占用怎么解决 (56)
- ping无法访问目标主机怎么解决 (58)
- fdatasync (59)
- 405 not allowed (56)
- 免备案虚拟主机zxhost (55)
- linux根据pid查看进程 (60)
- dhcp工具 (62)
- mysql 1045 (57)
- 宝塔远程工具 (56)
- ssh服务器拒绝了密码 请再试一次 (56)
- ubuntu卸载docker (56)
- linux查看nginx状态 (63)
- tomcat 乱码 (76)
- 2008r2激活序列号 (65)